新闻动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材料科学家团队研发出一款创新冷却设备,利用聚合物薄膜实现持续散热,展现可穿戴技术与便携式应用的巨大潜力。此设备利用电热效应,施加电场暂时改变材料温度,达到冷却效果。
实验室测试显示,原型功能将周围环境温度持续降低摄氏9度(约华氏16度),并在约30秒内将热源温度降低摄氏14度(约华氏25度)。领导研究的Qibing Pei教授表示,长期目标是开发舒适、实惠、可靠且节能的可穿戴冷却配件,特别是为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者提供帮助。随着气候变迁导致气温上升,应对高温已成关键健康议题,此技术有望成为解决方案的基础。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发的新型冷却设备。(Source:UCLA Soft Materials Research Laboratory,下同)
创新机制基于电热效应与薄膜堆栈此冷却设备由六层涂有碳纳米管的聚合物薄膜圆形堆栈组成,整体直径略小于一英寸,厚度为四分之一英寸。该材料具铁电特性,施加电场时会改变形状。当电场打开时,薄膜层会成对互相压缩;关闭时则会分开,挤压其他相邻层。这种交替压缩与分离,如手风琴般不断重复,逐层抽走热量,实现自我再生冷却效果。
研究共同作者Hanxiang Wu博士指出,聚合物薄膜通过电路传输电荷,使此柔性冷却设备比传统空调更有效率。另一位研究共同作者Wenzhong Yan博士表示,此设备结合先进材料和精巧结构,将功能直接嵌入结构中,提供节能冷却,降低复杂性、能源消耗和计算需求。
与传统空调不同,此技术无需蒸汽压缩和产生温室气体的冷媒,仅靠电力运行,并能使用太阳能等再生能源供电,更具可持续发展性。
该设备的聚合物薄膜像手风琴一样膨胀和收缩,将热量从热源中抽走。
可应用在冷却具有柔性组件的电子产品Qibing Pei教授表示,由于采用柔性薄膜,此电热冷却技术非常适合下一代可穿戴设备,能帮助人们在严苛环境下保持凉爽,并可应用于冷却具有柔性组件的电子产品。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材料科学家Sumanjeet Kaur博士,同时为研究共同作者及专利共同发明人。她强调,高效可穿戴冷却在节能缓和解气候变迁方面的重要性。
此创新技术的成功开发,象征可穿戴冷却技术的重要进展,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为人们带来更舒适、节能的生活体验。
研究成果已刊载于《科学》期刊。
(首图来源:pixabay)
Powered by 凯时优质运营商\\直接访问agbaofu.wang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